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歌詞:《結草》 淺白

第五十五首詞作
結草(作於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曲:Tell me why(Neil Young)  詞:淺白

當一刻風聲  壓下冷梢
不經覺凝神低首
草尖閃閃的 昨日雨點
頃刻似乎溜不走

仍亮透 仍亮透

若覺得這種的天時似太早
但你早經得知消息指季節未停步

當心中清楚 你若轉身
彷彿已無人知曉
風中的聲音 卻又聽到
今天似明媚不少

人在笑 旁人在笑

若你於今天的街中也碰到
或會省起某種開解 倘我說是結草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舊作:《最後一眼》 淺白

第三十六首詞作
最後一眼(作於2015年1月16日)
曲:Hou C  詞:淺白

痛,也要看多一眼,
暗暗看你一眼,
為何難迴避周遭千般搭訕?
慣,我已早慣,
而同伴仍多,說再會也難。

無聊話再三,拿來消遣一晚,
聊聊他朝方向,免卻獨自呆站。
想你,回頭望我嗎?
但你總也未有閒。

隨着夜已深,喧聲終於轉淡,
無奈在這一刻,光陰不可轉慢。
無言任眼光,穿梭每個面顏,
望你一眼,如若未遠離,
這一刹也未晚。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舊作:《徘徊》 淺白

第三十五首詞作
徘徊(作於2015年1月10日)
曲:Hou C  詞:淺白

靜靜的街,冷冷的燈,
路上門牌,如舊沒有變更。
望着分針,帶不走遺憾,
時光的烙印,似永不褪。

往日情和事,一刻笑與淚。
過後也許不可再重聚。
匆匆然,人潮裏,
誰人又察覺唏噓?

徘徊陌路裏,彷彿不覺累。
夜裏飄降的葉兒,散落了一堆。
悠悠靜夜裏,回憶勾起眼淚,
當天歡笑聲,如輕煙消散微風裏。

路上車燈,照過心扉,
但是明晨,誰人又會記起?
舊日知交,散失於何地?
留低一寸寸,細碎憶記。

每日人和事,雕刻了冷面。
往事已於心底裏沉澱。
多少年,誰無變?
明月尚遠掛天邊。

循例地自勉 ,舒解心裏倦。
欲要歸去強入眠,壓下了心酸。
誰料夜漸冷,無端加深掛念。
只好輕說聲,回憶中總也曾相見!


下半段填成於二月二十三日

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4CPub_dP6uFdEhMRG1DNGVUcWc/view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致左手  蔡炎培

致左手  蔡炎培(情情敬錄)

你雖然生長,我當你死去
趕上石棺趕上亡
趕上城西一枝冬青之未滅
車馬來
車馬去
車馬裏頭一街七殺碑(註)
沒有來年的今季
劈出是那密封的宇宙麼?
草向着原,無衣之婦向着樹
蒼蒼手勢扣着雷和電
一天能接幾多個日月?
而當你這樣伸着
而當我在一個玄玄的夢裏
但丁尚未應時神曲早已唱絕
羅卜之杖背後有骨架的模型
崖角崢嶸日
羣龍入海時
而當你這樣伸着
而當我在一個白色的夢裏
被你鎮住
我請莊子來,來者是冥蝶
我就以花還給采,白楊還給咽
我就以一劍送子立田戈
  再過遼西
  換盡舊人
而當你這樣伸着
而當我在一個無夢的夢裏
被你引着
我以衣冠交給塚,黃昏交給青
我以我血我肉交給覩
這時髮出現,纒我
盤蛇的纒着
你但請她離去,摩我
輕得要死的摩着
那難鳴在你掌中的唸珠與球藻
一綫串起了玄白,往往微光初現
就是文化的黎明;鳥夜啼
接落月;霜風緊
更近山河。盲者是眼
卻無以入目;青青一帶
我欲探詢斷臂的下落
這時中展現
無始,無終;有始,有終
終終始始
一朵「陌生」的蓮座
而當你這樣坐着
我以丁山射雁,射落天同地
女媧之石乃未燼的火火
我走我到黃河擺個渡
殷殷欸乃可櫓一二否?
而當你這樣坐着
幾多光陰能盛此過客?
我就擊掌而發,折箭為盟
無前,無後;無後,無前
前前後後之左右
幾多空門能納此合十?

引領着顛峯之一環必造極
除此以外再沒有靜默*

一九六五

註: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
以報天,殺!殺!殺!殺!
殺!殺!殺!

--張獻忠

*Irving Howe, "The Culture of Modernism": "In the late stages, there occurs an emptying-out of the self, a revulsion from the wearisomeness of both individ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gain... Modernism thereby keeps approaching—sometimes even penetrating—the limits of solipsism, the view expressed by the German poet Gottfried Benn when he writes that “there is no outer reality, there is only human consciousness, constantly building, modifying, rebuilding new worlds out of its own creativity.”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Wandrers Nachtlied", "Über allen Gipfeln/Ist Ruh,/In allen Wipfeln/Spürest du/Kaum einen Hauch;/Die Vö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Warte nur, balde/Ruhest du auch.", 梁宗岱譯:「一切的峰頂/沉靜,/一切的樹尖/全不見/絲兒風影。/小鳥們在林間無聲。/等著罷:俄頃/你也要安靜。」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詞評:評林望天的《衣櫃內》 江離

          評林望天的《衣櫃內》      江離

算來認識林望天已數年了,當初是偶在網上讀到他一些改篇詞作,幼嫩固然有之,較其成熟亦大有人在,然而看到詞作的數量時卻兀然一驚,近二百首,對一個詞齡才一兩年的人,實不可謂少了。詞作水準本與產量無關,但如只是一味埋首寫作而缺乏時間的沉澱和眼界的拓闊,詞藝亦難有進境。以網上改篇詞作之多,林望天只是芸芸中的一個名字,有心無心都只怕難逃湮沒的命運。當時我想,釋懷既屬創作的基本功,順帶也可原宥評論人的疏懶吧。
數年間,林望天倒也寫得勤快,至今已有三百多首存貨,多是改篇詞。後來,他開始定期撰寫樂評(雖然寫法傾向介紹),每周一至兩篇,說來也夠筆者這種恃老賣老的專頁經營者汗顏,田園將蕪胡不歸?一旦以為自己厭世可不得了。
有一點是要認真提一提的,即使一認真便很容易露底:寫評論,與散文、感想不同,一旦下筆其實已握有權力,隱隱然操詞作生殺之權,尤其在評者寥寥的情況下,態度更須審慎,這跟筆者素來不負責任的行文其實是相違背的。躬身自省之餘,亦當打撈更多業餘佳作,若非心血來潮或氣往上沖,專業作品最好乾脆不碰了。
最近讀到林望天的《衣櫃內》(改自《黃色大門》),驚喜其脫胎換骨,雖仍是寫同性戀題材,卻一洗過去口號式寫法,甚至較黃偉文原作有過之無不及,逼得筆者要特意為文一篇,善哉哀哉?
此作承繼林望天一貫的輕淡抒情,為配合鋼琴旋律,通篇是採童話式的描繪,卻在其看似表面的筆觸下,窺見背後的沉重和荒謬,使內裏的情感更顯珍貴,而語調中的珍惜亦更為深切感人。

「燈光下 繾綣躺著看天花
交叉著 默然中說話也太麻煩
究竟雙方落淚時 問誰在意
眼光彷彿不需驚詫
都知悉擔當好友 男或女遇上她
同住吻著也不怕」

  文字並不雕琢。燈光下、交叉著也不能算是很緻密的描寫,造句甚至可以看出一種生澀,然而這是歌詞不是新詩。歌詞,首要是曲詞合一。燈光下躺著看天花,畫面頓出,像一個定鏡,從天花俯瞰下來,還隱隱有緩緩旋轉的感覺。交叉著,看似粗疏,卻傳神地勾勒出兩人的情景。筆者本來對「繾綣」一詞頗有成見,源於《繾綣星光下》後,實在用得太虛太濫了。但這裏在旋律的配合下,此詞也彷彿融和在光線之中。「說話也太麻煩」,口吻亦童真動人。真正教我為之一怔的,是「究竟雙方落淚時,問誰在意?眼光彷彿不需驚詫」,究竟、問,句意拖沓未必是有意為之,此處卻成為神來之筆。究竟,蘊含一種關懷,但接下來「問誰在意」,否定之餘,情感上無疑又超越了。故此眼光亦不需驚詫,「彷彿」二字落得尤妙,沒有「彷彿」就沒有「新」,一如生活沒有了泉源。「都知悉擔當好友,男或女遇上她,同住吻著也不怕」,此句點題,反較為遜色,幸不至突兀。

「就算 天神如何懲罰天使
感情如何迎合都市
都能連綿無盡的相思
換了襯衣 當沒有遇見
衣櫃長駐時入眠
與她再次繼續迎面
就算 花兒如何離別花園
天虹如何藏著光點
相望便是共處於天邊
就靠於牆邊 留戀 櫥裡
生存著 便已覺溫暖」

  一引便引這麼長,原因此段一氣呵成,文氣不容割裂。意象破空而來,「就算天神如何懲罰天使」,據說撒旦本來就是天堂的其中一個天使,但世界真的可以如此二分對立嗎?此處無疑是一種戳破。「感情如何迎合都市,都能連綿無盡的相思」,在外在環境的桎梏下,相思卻是一種信念。「換了襯衣,當沒有遇見,衣櫃長駐時入眠,與她再次繼續迎面」,初讀時刹那為之失語,為文之際才留意到詞人用「她」而不是用「你」,沒有寫成「也可與你繼續迎面」。筆者不知是故意還是偶然,但此處的疏離卻更教人動容,情真之餘,也是得力於詞人寫得極其克制。「就算花兒如何離別花園,天虹如何藏著光點,相望便是共處於天邊」,素知林望天並不擅於煉字煉句,而此段恍若天成,相信是得賴作者的心神了。天邊,有分隔意味,但有分隔,才有相望。畫面閃迴,「就靠於牆邊,留戀,櫥裡,生存著,便已覺溫暖」,牆邊、留戀、櫥裡,配合旋律,頓得好。結尾卻出奇地沉重,生存,隱而不宣的,是甚麼?

「沙礫上 當親手建設新家
光輝下 淚痕總會亮透了落霞
我親暱都是自然 但誰害怕
叫七色天使都驚訝
應該分開之不過
仍是繼續固執 騎著我獨角出嫁」

  走筆至此,詞人所描繪的彷彿都是抽離於世界。「沙礫上,當親手建設新家」,親手建設尤為重點,價值也值得重新反思,即使是在沙礫上,風一吹浪一捲便成陳跡。「光輝下,淚痕總會亮透了落霞」,流麗。「我親暱都是自然,但誰害怕?叫七色天使都驚訝。應該分開之不過,仍是繼續固執,騎著我獨角出嫁」,文字淡淡然,沒有批判或譴責的語氣,沒有過份着力,而唱至獨角出嫁,那種自信卻更添悲涼。

「就算 光環如何埋沒污點
他人如何無盡膚淺
生存從來 尋覓相交點
就與她離開 凡間 逃進
這門內 共抱裡溫暖」

  這段比較直白,也算符合一般副歌重複而層層遞進的模式。「他人如何無盡膚淺」,也許過份直露,但之後「生存從來尋覓相交點」,則教人無言以駁,至語不勞假借,在歌詞中亦屬必須。

「燈光下 繾綣躺著看天花
不講話 輕輕感受我的家」

  收句極佳。看似是普通迴環,實則有所深化。「輕輕感受我的家」,全曲回復放鬆,並不流於傷感。

  素有留意林望天的歌詞,一直見證着他的進步。至少,那份堅持和不斷的嘗試,正是創作人必須的。是以依我愚見,可以,亦不妨寄望。這不是成名與否的問題,正如嘩眾不一定為了取寵,閒來無事,讀這類作品,好處就是不用故意找地方稱讚。
  是為記。

二零一六年九月三十日

林望天-《衣櫃內》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hunderHui/posts/1160719523989749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歌詞:《聽見》 淺白

第五十四首詞作
聽見(作於2016年9月25日)
曲:Cortez The Killer(Neil Young)  詞:淺白

最尾熨去了臉上縐褶
眼見鐵柱已作鹽
說是以後有人
暗自證實了地點

颯颯裏聽見最後撲滅
背後攏上了門簾
腦內似是記着了誰
卻是顫動了物件

對鏡拼貼散佚眼臉 
報道替這晚作結:
遇上意外那面太陽
揹在遠嶽已日顯

我再聽見雪地似迸裂
薄被蓋到了床沿
沒去察看眼內那道門
也沒證實過虛掩

過去永待狩獵
但 永有碰跌
那是某晚雪落冉冉
說定我為你拾撿 

再次察覺到眼淚冷冽
意會清晰的茫然
發現四處已沒空餘
卻剩角落須搬遷

這裏揭到了背頁
卻未見署上作者
而褪蝕處有段句文:
某日錯會了白天

雪已冉冉跌落髮上
「澌澌」流完
我亦聽見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歌詞:《路邊》 淺白

第五十三首詞作
路邊(作於2016813日)
曲:Thrasher(Neil Young)  詞:淺白

若我霎眼便有淚
若我觸到風會覺累
若我察覺你在笑 在鏡象裏
若我閉上眼便發夢
若我的衣襟正顫動
若見天空中的果子似漸重

而這刻睜開了眼睛
沒有去向讓我確認
雀聲不比過往更動聽
待眼睛彷彿適應了光
又有車聲掠過恬靜
然後我在閉目裏 或會望清

若我偶爾被雨滴照耀
若某些思想可以意料
若見歸鴉又再度撲翼
但水聲卻圍繞
葉片似跌落髪上
日照中井水正醖釀
稻舍遠遠隔着馬路
悄靜的生長

隨即一把聲音到耳邊
是你這杯餐飲吧?
早經走過當我發覺了問話
問句杯中的滋味有變差?
但覺新聞是說笑吧
離座那食客
又依稀的似他

鏡裏在細讀故事
或要得出幾個意義
若有細節我便記住
未知可算無知
在褪色的書合上後
在那空山新雨過後
在某影子自傷着背後
但是見誰 默首?

紅燈彷彿眨了兩眨
步履已悄悄變慢
不只一個我在這獨站
巴士匆匆駛去了兩班
垃圾桶未見破爛
沿途上老婦偶自撿起了傳單

但我聽過某段快樂
但我不忍窺見錯愕
但我見過某碟餸飯
輕輕放在一角
若我偶爾再度遠望
是佈景版中那對岸
是某卡通那素白葦浪
或是公園那船舫?

「誰嗎?真巧了這天
快落雨卻與你碰面」
恍惚一驚,此際,這算遇見
交通燈轉色,不及細察變遷
「餓了嗎?這刻方便
前面有着某飯店,在那路邊」


原曲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gSTD7Kjrw
山寨自彈自唱版本: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歌詞:《投身》 淺白

第五十二首詞作
投身(作於2016年8月5日)
曲:Powderfinger(Neil Young)  詞:淺白

看到嗎 有隻鴿子輕鬆的飛過眼內
昨晚彷彿水點碎散的燈光 剛給擷採
我試去輕輕傾身前望 忽一刻雙手感覺着 實在
沒有察覺世界不耐
但每秒也教我等待
路裏水窪的倒影 仍耀眼 笑說快快下來

閉上眼 腦海隱隱階磚舖滿一地
也許想演你儘量不精簡的結尾?
世界不急不趕讓你這刻好好細味
路裏空間已準備
像那影子沒法閃避
讓這個巿鎮 又添一筆的對比

抱歉了,這裏已開始招惹注視
你要怎解釋你今天的舉措意義
發洩了為何仍任身軀輕率棄置?
在那冷冷鋁窗外
路過的沒有差異
或許新聞 還值得幾天掛齒

看夠了?四處聲音都似音樂
張開手笑一笑逼真些好作降落
誰人凝望你風乾的眼角?
像聽見了猜度
視線似逐寸分薄
人人抬頭疑惑了 他可感覺口渴?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略談誤讀與詩》 情情

略談誤讀與詩  情情

  對這個題目的開首想了很久,落筆前卻猛然省起也斯在《剪紙》中已說得很具體清楚了。「對一池浮泛的水光說話」,不若再虛一點,談談感覺

  散文一向寫不好,很多時說半句話,就覺得沒有說下去的必要,文氣自然不怎暢順。然而寫作必須理性地引導自己的誠實,畢竟「上身」的情況有限。故寫詩的首要原因,是方便。方便於寫,也方便於存在。

  不過詩只是一個稱呼,純是看作者讓它成為一個怎樣的載體,簡潔點,「心象決定了形式」。作為一種籠統的詩觀(或說是對詩的看法),岔開一筆,我不同意陳智德對《焦點問題》的一些評析。「言之未必有物。有物未必言之」,這並不是一個幌子,正如文人或文棍,證諸態度而非見諸立場。然而這並非歸結於虛無的誖論,而是開悟於積極的尋索。

  港澳主權移交,不約而同灑過一場雨。崑南《回歸錄影帶》筆下的「難道回歸總帶哭泣」,在陳佐洱的《我親歷的香港回歸談判》卻成為「蒼天洗滌恥辱的淚水」,相體裁衣,是作者所好,也或可諉於時局所需。孔子、杜甫、耶穌、馬克思等樣版被過橋這麼多年足證,風頭最盛,往往是替他人作嫁衣裳者。

  然而雨是好雨。詩是好詩。

二零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補按:其實不太滿意,不過叫做說過話吧。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煙愁  蔡炎培

煙愁  蔡炎培(情情敬錄)

我們接不到人
我們接到一根煙
我們是來世的陌生人

一九八二年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散文:《叮噹雜談》 情情

             叮噹雜談  情情

  文章本是為保全叔過世而寫的,丟淡後就一直荒廢着。常想,為甚麼詩寫起來容易,散文卻一直寫不好?行文侷促,自己看也不舒服。再略讀以前寫下的句子,未及年半,已深感肉麻無孔不入的侵蝕。諷刺口吻易寫,行文間的情味難求,落筆前再急急翻了翻那本《中國歷代散文選》,恍如隔岸觀花,小子沒有甚麼經歷學問,歷史都是讀回來的,算了。
  回想初寫時,大抵是想就人的離世大發感傷罷,確是好題材,儘管人也沒親眼見過一次。然而人大了還是少點幻想,老實一點,畢竟你未必是因配音員易手而逐漸少看叮噹的。尤記得悉死訊那刻,確是當頭棒喝,淚在眼眶凝住了一段日子,許是醒的時候,這部卡通,不能再看下去了。忽想,上世紀不少散文都是憶述往事,而作者紛能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如今我十年未過,記憶之零碎連一首詩也未必能湊成,串連成文怕且會不忍卒讀。上代人能把舊事描繪得彷彿歷歷在目,若非記憶力驚人,恐怕便是編造力豐富了。所以別怪年輕人早熟,時代愈來愈快,成熟不過是記憶力衰退也罷。
  好吧,若問閣下童年有甚麼?啞了。沒有鄉村生活,莫說花草,連街市餸菜的名目也未必曉得。一邊竭力回憶一邊上網搜尋,就為了作文?真是「自找」,因為知道你的過去的只有你自己。只不過記憶接連揮發後,反思也因太隨便而多着,我想總可以談談(或揣摩)喜歡看叮噹的緣由,嘗試以一個不那麼理性的角度吧。(其實叮噹也是裝懷舊,我年代的是多啦A夢,理性又過度了。)
  幼時並不甚喜看電視,雖也迷過一陣子超人、龍騎等「兒童節目」,白日夢大抵也建基於斯吧,沉溺在「擁有」與「升級」之間,今日回望也挺符合現下社會的指導思想。千與千尋則覺得太陰森赤裸了(當時的我是把哈利波特也列作恐怖片的),心內一直有點怕這套卡通。多啦A夢是個例外,是當時我用來自我陶醉的無數的變身升級幻夢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勝在沒甚麼刺激玩,人不會老,卻能坐時光機看看未來的樣子。主角出名無用,由未來派來幫助他的貓型機械人也是次等貨,不會自我升級,反而常常要作身體檢查。魔頭只會是胖虎,小夫偶爾就參一腳,沒有絲毫刺激,有時反有點不平之氣,但一切又大多是主角自找的。橋段不出那些套路,看時也不會理有無新意,笑就好了。惡人自有惡人磨,偏偏大家又是朋友,妙哉!種種可以用來發達的法寶通通用作擺烏龍,再無敵的也一定有其漏洞,劇情發展不外幾個推測,人物反應也如是。多啦A夢遇老鼠,還是見一次笑一次,經典嘛。就是當時還未懂得。
  那時多啦A夢每逢星期一下午播出,現在或許還有,節目只有半小時,很短,看畢常感意猶未盡,但高達之類的節目又逼我不得不關掉電視。電腦尚未成癮,翻看重播也未那麼方便就手,接下來時間便是幻想發夢了。想着如何善用法寶,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真的?還是解決問題後旁人的崇拜吧。這不是甚麼貶意,如果能一直滿足的話。兒童不一定清心寡欲,人喜歡推崇童年,該是懷愐當中的一廂情願而已?而太多的一廂情願就成為了夢想?誖論,再想下去的話。
  細想,其實多啦A夢每集裏也包藴着不少老生常談的道理,只是多以輕鬆的收結,善惡到頭來也不是站在完全的對立面。想了很久,這卡通特點在哪。或許是喜歡它的淳樸,滲以人性,而人物又永不衰老?每集也是獨立,劇情不連貫如我的分行,但本質還是一脈相承。性格可以預料對白,但是,笑甚麼?
  再大一些,短篇看慣,便愈來愈喜歡看大長篇。多啦A夢大長篇向來感人,這是我的偏見。即使沒刻意煽情,結尾也免不了略為出神,怔住。海底鬼岩城、夢幻三劍士、大雄的恐龍都是我很喜歡的,但最觸動,還是鐵人兵團。機械人的情感,改變歷史後的存在,忍不住略引拙詩:「你有點傷感了麼?/階前流水如舊/眼淚似乎不必/慨嘆情誼的沖淡?/悠悠日影下/江湖不曾乾涸/相忘相憶只是潮汐的規律/我再一次探頭/凝視今日的流水/粼粼水面/有過你我輪廓的浮漾」。有時候就是很想笑一下,那就翻看一次,笑一遍。
  寫到此處,試續年半前的形神大抵可以渙散了。方發覺以前寫下的一字也無使用,為何事云云,其實不過藉口罷了。

二零一六年五月六日初稿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夢中作  蔡炎培

夢中作  蔡炎培(情情敬錄)
     獻給文星師

他們來到之前
我已做妥這件事
烹一壺茶
沏好院子裏的落花
滿心等待
一場雪
白了人間
還給我們結繩的青青髮
在水成月
在雲近山
而在姑蘇陷落後
有人以鞋為舟
過一種普普通通的生活
再不是那身繫吳越的命婦
或許同樣的夜晚
沏一壺茶
烹好了雪
不理落花的喧嘩

一九八零年

錄者補按:吳興華〈給伊娃〉:「西施在多樹的廊間/聽風,她的思想是什麼呢?誰知道? ……/絕代的容色/沉浸在思維里,宇宙範圍還太小,/因為就在她唇角間繫著吳和越。/成敗是她所漠然的,人世的情感/得到她冷淡的反應而以為滿足/她的靈魂所追逐的卻是更久遠/可神秘的物事——/或許根本不存在。//好奇的人們時常要追問:在姑蘇/陷落後,她和范蠡到何處去流浪? ……/既然不是從沉重的大地裡生出,/她又何必要關心於變換的身世?/從吳宮顰眉的王后降落為賈人/以船為家的妻子,她保持著靜默,/接受不同的擁抱以同樣的愁容,/日日呼吸著這人間生疏的空氣……/一切都像是長流水,她則是岩石。/她則是萬古的岩石屹立在水中,/聽身後身前新的浪淹沒了舊的,/自己保持著永遠的神聖的靜默。……/你的靜默是歷史上無數失名的/女子的象徵,儘管你生下在現代;/日夜靈魂總像是深閉在永巷的/宮女,夢想著世界外芳馥的春天。」李遠〈吳越懷古〉:姑蘇一敗雲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

今天沒有玫瑰  蔡炎培

今天沒有玫瑰  蔡炎培(情情敬錄)
一種風
流過
轉眼即成山
即成綠
但叫做雲的東西
沒有看過

今天沒有玫瑰
玫瑰在玫瑰的刺裏

一九八一年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事件  蔡炎培

事件  蔡炎培(情情敬錄)

某夜
我的身邊有個人
喝醉酒
他說:「比得潘,擲毫而定罷!」
結果,他輸了
我被選為首席的華人代表
派去推開那道門
發現一個很資本主義的口*

一九六九

*Hamlet: That's a fair thought to lie between maids' legs.
Ophelia: What is, my lord?
Hamlet: Nothing (Elizabethan slang for “genitalia”, e.g. Much Ado About Nothing, evidently derived from the pun of a woman having “nothing” between her legs).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祝英台近  蔡炎培

祝英台近  蔡炎培(情情敬錄)

山伯臨終
共燈三年的小同窗
祝英台近
一身縞素不沾塵與灰
南山有鳥
屍身驗出H5N1病毒
一抔黃土
知道真相的全部
同穴不同棺
埋了埋了就好

紙錢與蝴蝶
飛飛
搞出大團圓結局

二零零七年四月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畫像  蔡炎培

畫像  蔡炎培(情情敬錄)

今天心情靚
我來給你畫個像
望着我
你將垂諸永

你有一個樑上君子的鼻樑
你有一雙鳳來眼
一邊接起陽關三疊一杯酒
一邊傾倒孟婆橋上的湯盞
這片點絳唇
口要勿。盞鬼得很

二零零六年五月一日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分行練習:《學人寫詩之長沙灣印象》 情情

《學人寫詩之長沙灣印象》
搔搔頭皮
我這代可較流行曉變形的戰機
大概還未懂得世上
早沒有等待變身的道義
新邨落成不久
年長的人伴着年輕的樹木
至今仍有一棵木棉
從窗口望落
唐樓傴僂一團
很多景物都不用稱呼
還記得時常在早餐後
到藥材舖打擾內裏的肥貓直至
一日被老闆請離開
不知道白鴿原來也叫野鴿
在想像不斷升Lv的誤會裏
偶爾
發一下根據多啦A的夢

然後人大了一半
午餐搵食開始不太容易
周街食店
可是能選擇的不多
價錢底線自不免替母親放寬
生活嘛
各有各愁

目前地名尚未執笠
日對夜對
談印象有點不祥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六日

按:盼有報告文學之美。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輪唱  蔡炎培

輪唱  蔡炎培(情情敬錄)

白日消磨殆盡
向北的窗子低暗
遠離爬山虎的鳥巢
群雀輪班瘂默
最後一班在夢裏清唱

歌音如夜
引領詩班最後的一排
左翼和解右翼寬恕
戰火毀了的聖堂重建

群雀輪班瘂默
遠離爬山虎的鳥巢
向北的窗子低暗
白日消磨殆盡
你在夢裏向我清唱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駐足  蔡炎培

駐足  蔡炎培(情情敬錄)

夜來風大
階梯上的鳥糞
散落一樹高枝的碎語

路燈熄了
清潔工駁起大水喉
冬陽微微熱

下邊戲台的座椅
回歸十多年
摺埋花紙皺了臉

你可以離開
這裏已經沒有你的事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分行練習:《城市論壇》 情情

《城市論壇》
表演時間
不足一個鐘
氣定神閒
冇劇本
且看傾情獻世演出

完了
政治無非消遣
然而想到個個上台前都唔使做功課時
笑容便僵住了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日

詩人的笑  蔡炎培

詩人的笑  蔡炎培(情情敬錄)

輪到我了?
拜拜。

        蔡炎培
           三鞠躬

        二零一三年正月八日


也斯復活

錄者補按:吳興華〈Elegies其一〉:「你,在影子降落到帶露潮濕的眉尖時/應當因感謝而笑,因為它解脫了你/從最恐怖的等待